2005-04-13

[研究相關的]關於考試的一些事

經我四處詢問各所資格考的項目,發現本所的資格考是最personal的,所有的題目、參考書目都是學生擬定。S所的要求也是兩科,不過其中一科可以經由修兩門所上的必修而抵掉。N所則是都由老師規定,連committee也是老師規定,學生沒得選。考的是很基礎的科目,一科約讀十本書。S所唯一要考的一科也是基礎科目。我問這兩所的學生,他們都覺得敝所的考試方式比較好,可針對要研究的主題進行比較專門的閱讀,我聽了覺得哭笑不得。

在準備了一學期的書單之後,覺得這些書單必須實際上全都唸過自己才開得出來。否則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議題是不可能清楚的,也不可能擬出好的書單。問題是,我的題目只有我熟,老師們也很難針對我的問題給我建議,一方面我被要求是通才(四大分科皆熟悉),另一方面要求專精(以某理論為主要專精,同時T還要求了一些周邊產品,相關的副領域)。這些要求是很明確的(至於合不合理我就不清楚了),但是在實踐上完全是自我規訓,自我訓練。令我感到很好奇,不知道他校他所的狀況如何?

雖然以上的要求是作為進入職場的一種專業訓練,只是我經常的感到孤立無援。這可以從很多方面檢討起,例如目前國內訓練不足、系方師資沒有足夠的對研究生的訓練等等,常讓我花很多時間焦慮,不知救援在何方。但我想,這可能是邁向完全獨立的必經之途吧..

跟S師有聊到關於方法論的訓練不足,是國內的通病,我也覺得這方面訓練真的是太弱,尤其是在出過田野寫過論文之後,又重新回頭讀方法論的一些基礎文章,才發現這些事前的訓練真的是基礎而重要的。認識論上立場的釐清是最重要的,因為收集資料的方式奠基在認識論上的立場才能設計出自己的研究法,最後如何分析這些材料,也是跟認識論有關。當然,在此之前的本體論位置,也牽涉到往後的認識論立場,只是在實證的研究沒有做出來之前,討論那個實在很飄渺(當然也跟國內的哲學訓練有關)。不過一個立場一致的研究訓練是很重要的,但是國內目前的方法論訓練真的是十分令人羞赧。

從這個邏輯推下來,如果方法論的訓練不夠,那麼做出來的研究品質真的是堪慮。在整個社會科學中,我想只有歷史學是比較不受方法論的限制,一個好的史家可能只需要有很好的歷史感,以及整理史料的能力,就可以寫出動人的作品。而社會科學家要解決debate,實際上是必須要有比較好的方法論訓練。

我想A師的立場應該是很不同的,只不過都還沒機會跟他深聊。A師的特色是不拘泥方法而重有趣度跟對現象的掌握。他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像是Fuck Chinese!這種文章,令人忍不住的就想去看看(一個期刊的article阿~~)。而且他讀人文章找出重點的能力很強,跟他討論真的是智慧大開,速度很快。跟S師討論則是中規中矩,知道自己應該要盡到什麼責任跟義務。跟S所與N所比起來,這個自己找老師的自由度,是讓我感到最愉快的吧。

今天先抱怨到這裡..又要考日文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