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5

說到夢想、計畫與動力

我是一個沒有閒下來過的人。在我濛濛懂懂的求學時代,我總是在課業之外找到很多樂子,我國三開始自學吉他,高中前兩年玩吉他聽音樂到荒廢課業,然後第三年才開始唸書考上大學。我有不是很好的學習態度,我覺得老師跟學校很好應付,要的東西很基本又形式,所以我一直習慣應付完老師學校的要求,就努力的玩。

大學時期玩了很多地方很多事,也去修了很多有趣的課,還是在玩音樂,一直到研究所。碩士班的田野讓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變,我開始進行一個自己的研究小計畫,開始去看一個真實的社會中的人,到底在做些什麼樣的事,在想什麼樣的問題,憂慮什麼,慾望什麼。在田野地來來回回了三個寒暑,認識很多好兄弟,這應該是我成年後第一個讓我自己構想、執行跟完成的計畫。是一個非常辛苦但是有趣的經驗。

工作了一年後,開始計畫自己的未來,覺得一般工作太簡單令我感到非常的無聊,所以才決定念博士班。但是我是不是這麼想走學術研究仍然是一個問號,所以我決定在國內就讀。

既然在國內念,就來幹票大的吧!當初的確是這麼想的。台灣是很有趣的地方,但是既有的台灣研究的框架非常的無趣,讓我一點想繼續的動力都沒有。所以我就做了一個去國外做研究的夢。這個夢想,有不切實際的成份,也有非常實際的考慮。不切實際的是,當初台灣的學術環境是不是夠成熟到可以支持我的研究,老實說我沒有把握。但我認為台灣錢淹腳目,我應該再怎麼樣也可以弄到一些錢來支持我的研究。所以我就不擔心了。

實際的部份是,我找了一個對台灣來說會有興趣做比較研究,也有歷史上關連的地方進行研究。所以我選擇我的田野地的考慮是非常理性而實際的。而且也是比較踏實的可以慢慢耕耘跟對話的地方。

於是我開始構想,整個博士班階段應該完成那些事情,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包括英語能力、說、寫,我都在課餘的時間去語言中心上課。在別人還在怨天尤人的時候(我雖然也是抱怨很大),我正在慢慢的累積自己的武器跟CP值。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有這樣的潛質可以繼續,但是我對於挑戰這些事情很有成就感,而且我喜歡在異文化中理解他們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思惟。這些理解跟感動都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很奧妙,也很美。在辛苦的遭受很多困難挫折,但是似乎熱情總有維持一些些火花。

有些事情是必須做了才有回饋的。像是,我規定自己每年至少發表一篇會議論文,先從國內的開始,然後投國外的。我在國內求學時基本上是一年兩篇,把自己初步的構想寫成期末報告然後投會議發表。後來大型的國際會議最近也有做到一年兩篇,而且是最有聲望的會議。

我可能很幸運,這些一級的國際會議,我總是個人投稿,莫名其妙的就上了。在完全沒有背景沒有人介紹的狀況下,單槍匹馬闖江湖。以我個人的經驗,我開始相信,只要你的東西有料,以現在世界的趨勢,應該是沒有什麼你做不到的。

而反觀我身邊的研究生,一片哀鴻遍野。即使我本來就是很獨立的人,但是遇到國內的博士班狀況我的確也是十分的怨嘆。但是我很快的就了解到,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所以我就衝出去,衝了以後就海闊天空了。現在的年輕人一直在抱怨,我很想告訴他們,這是你的選擇。當你搞清楚這個環境的現實是什麼,你就不應該再抱怨,而是應該想辦法突破這個限制(如果你試圖衝撞過體制而無效的話,那麼你應該想別的辦法)。

我不敢說我是成功的人,但是起碼我是有方向的人。有一個合理的方向,不管走的多慢,這個方向才能領著你一直進步往前。

這一篇不知道對象是誰,但就是最近聽了無數人的抱怨,我講了無數勵志的話,然後反思自己的經驗得出來一些想法。

2010-12-01

那些路上的旅人

回台將近一個月,實際上也才24天,就滾進許許多多的事情中。

在路上遇見的朋友,都是短暫的見到了對方生命中最動盪,失去脈絡,而在異鄉奮鬥時的發光發熱,卻又不安全的樣子。很快的,大家能相互扶持與製造歡樂,希望短暫的相聚能形成一種正面的力量,在異鄉、在旅途中,能多一點動力繼續下去。

可是在原鄉的環境中,一切都是利益關係、競爭計較。人際之間已經熟悉到知道對方對某些事情會有什麼樣的看法。雖然有些小小的改變,但是基調卻是雷同的。於是這麼近的人,又得要用冷漠區隔出安全空間。這一切,讓人感觸良多。

多希望我永遠能保持著在行進中的樂觀、勇氣跟仁慈的心,不論是在路上或是在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