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1
"The Rice Bomber"/ by Jim Page for 楊儒門
*The Rice Bomber **(**Yang, Ru-Men**)** *
*by Jim Page sent to Taiwan on 2006/1/4*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Yang, Ru-Men was raised on the family farm*
*with the love of the land in the morning and the muscle in his arm*
*out in the China Ocean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it’s a story worth the telling and I’ll sing it in a song*
*我要唱一首該唱的歌給妳聽*
*在中國的海洋之外有個台灣島*
*楊儒門在農村長大*
*有著對土地的愛及有力的臂膀*
* *
*the family farm is the rock of humanity’s anchor*
*in the 21^st century world war between the farmer and the banker*
*the great corporate bullies ride on the money train*
*where the farmers stand to lose the corporations stand to gain*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在農民與金融家之間拉扯*
*財團土豪馳騁在金錢列車之上*
*財團居於贏家,農民卻處於劣勢*
*從自家農田,長出了楊儒門的人道*
* *
*Yang, Ru-Men saw the danger comin’ from a dark and angry place*
*and he thought of all the farmers whose lives would be displaced*
*he made calls and he wrote letters but what good did it do*
*politicians never read them nor the newspapers too*
*他看到了陰暗憤怒的危難*
*他想到了農民生計的可危*
*他寄信求援*
*有用嗎?*
*政客與媒體不會解讀*
* *
*Yang, Ru-Men went walkin' one night*
*the moon shone like a lantern and the stars were shinin’ bright*
*and there came a voice talkin’ so clear inside his head*
*maybe it was the ancestors, this is what it said*
*走啊走啊*
*像燈籠一樣照耀著的月娘,而星辰正當閃亮*
*世代祖先呼喚著:*
* *
*****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
*Yang, Ru-Men the farmer made a paper box*
*he folded in the corners and he weighted it with rocks*
*with a little black powder and a little bit of rice*
*a warning on the label, words of advice*
*楊儒門摺了一個紙盒放在角落*
*楊儒門放了石塊加上重量*
*加上點黑色火藥、加上點潔白稻米*
*貼上了警告標籤,寫上了警示字語*
* *
* *
*“Danger” said the paper box, the words were bright and bold*
*“do not buy imported rice, our futures can’t be sold*
*support the local farmers, resist the foreign trade”*
*and he left it in the city where his point would sure be made*
*他為了清楚表明自己的訴求*
*紙盒外貼著明顯斗大的「危險」字樣*
*「不要購買進口稻米,我們的未來不能出售*
*支持在地小農、反抗國外貿易」(註:楊儒門十六次的「抗議物」上,書寫著類
似:「這是炸彈,勿動。立刻停止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農民與孩童」字樣。*
* *
*and he left one at the bank and outside the railway station
*the little paper boxes with their little explanations*
*at the government offices, the bomb squad on alert *
*but they were only made of paper, no one ever got hurt*
*在銀行、在鐵路局、在政府機構*
*他用著紙盒提醒著*
*爆破小組亦步亦趨*
* *
*they called him the Rice Bomber and they made a great campaign*
*they said he was a terrorist and they vilified his name*
*but in the farming country when these matters were discussed*
*they would tip their hats and smile, and say “he’s one of us”*
*他們說有個白米炸彈客,*
*他們全面迎敵*
*他們說有個恐部份子*
*他們中傷楊儒門*
*但是在鄉間,人們從心底笑著告訴你「他是我們的楊儒門」。*
* *
*(they said)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他們說)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 *
* *
*seventeen paper rice bombs, seventeen times*
*every one of them a statement though they called them each a crime*
*and though they scoured through the country side they did not have a
clue*
*Yang, Ru-Men decided then just what he had to do*
*十七枚米炸彈,十七次米炸彈*
*每次同樣的農民生存訴求,卻被說成犯罪*
*遍地搜尋農村不得罪犯*
*楊儒門負責地自首*
* *
*he drove to the station to give himself away*
*he said “I am the one you’re looking for, this is your lucky day*
*“my name is Yang, Ru-Men” he said, and he took a little bow*
*he said “I did it for the farmers and I do this for them now”*
*他到警局自首*
*他說:「我就是你們要找的人,今天是你們幸運的日子」(註:後半句是Jim的說 法)*
*他低頭鞠躬:「我是楊儒門,為了農民,我來自首。」(註:這也是Jim的修辭)*
* *
*“if you did it for the farmers, well, that’s just what you say*
*“but we have you in our custody and that’s where you’re going to
stay”*
*and justice was a stone wall, it never shed a tear*
*they tried and convicted and they gave him seven years*
*「你說為了農民,但我們必須將你放入看守所,*
*正義是堵石牆,石牆不會流淚*
*他們給了他七年(半)的監禁*
* *
*seven years for seventeen little boxes of rice*
*what kind of mathematics would arrive at such a price*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humanity the future holds its breath*
*in the orders of uncertainty anything could happen next*
*在未知的命令及人道的十字路口*
*竟連未來都摒息等待*
*十七個小紙盒換七個監禁的年頭*
*妳要怎麼換算?*
* *
*(because)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因為)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 *
*the family farm is still the rock that holds humanity’s anchor*
*in the 21^st century world war between the farmer and the banker*
*one side has the money and the other has the plow*
*and its anybody’s guess what happens now*
*在二十一世紀農民與金融家的拉扯之間*
*自家農田依然是人道的基石*
*一邊有財寶、一邊有鋤頭*
*到底該怎麼辦?*
* *
*I went to visit Yang, Ru-Men, they had him in Taipei*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it was on a visiting day*
*I didn’t speak his language and he didn’t speak mine*
*there was Plexiglas between us, we didn’t have much time*
*那天,*
*我去探視幽禁在台北看守所的楊儒門*
*我不懂他的話、他不能說我的語言*
*壓克力阻擋了我們*
*我們的時間不夠(註:台北看守所每次探訪時間為15分鐘,探訪者必須隔著壓克
力的鐵格窗與關在其中的被告使用通話器交談。)*
* *
* *
*he said you have to hold your purpose and you have to hold on tight*
*have faith in your accomplishments and don’t give up the fight*
*and when the time was over, when they led him away*
*he put his fist up in the air and I can still hear him say*
*楊儒門說,我們要堅守目的*
*要有信心、不要放棄*
*探訪的時間結束,他們帶走了楊儒門*
*我依然記得*
*他翹起了大拇指對我說*
* *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當老天關閉了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窗*
2005-11-16
[影片]驅魔
不過該片有意思的是,在精神領域跟科學領域的對辯。人類的文明歷經幾個階段,若按照Foucault所談的人文科學的興起,在於人與宇宙的關係脫離了神學的解釋,開始出現限定性的語言論述,因此出現了可以用限定性語言論述的科學,人的位置也在此浮現。那麼,在啟蒙之後的對於理性的追求,到了1970年代,〈大法師〉跟德國的這位女性的被鬼附身的經驗,又挑戰了這個自啟蒙以來的人與宇宙的關係。論證過程十分精彩,正是該片最有意思的地方,而不是那些驚恐的畫面。算是值得推薦之片。
該故事在破報有完整的介紹。
2005-10-05
[書]維根斯坦的撥火棒

這本書實在是太幽默了,難以轉述,最好還是自己去閱讀一下。
這本書的故事,不過就是以一場維根斯坦、巴柏和羅素在1946年的一場演講談起,會中維根斯坦辯到激動處,拿起了撥火棒揮舞。巴柏事後的回憶中寫到:「不該拿撥火棒威脅群眾」。事後在場的各類思想家們,對於這段往事有不同的解釋,引起爭論。有些人認為維根斯坦根本沒有威脅他人的意圖,有些人沈浸在思考中根本沒發現這件事。這場公案似乎也象徵著當時以維也納學圈為主的邏輯實證論及其反對者,在科學的命題上的對辯。
作者從此事件的發展,談到了當時大哲們的背景如何影響各自的學說,此外也不忘加入他們相互的批評以及他們的學生的批評。文章中也帶出了當時二次大戰的時代背景對這些學者或學派的影響。但我認為,最精彩的應該是看他怎麼定位那些看似神聖不可侵犯的「偉大學者」所產生出來的「偉大理論」,還有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如何因為各種情緒的左右而主導了看似「理性」的理論學說之發展。某些學者如「粉絲」般的情緒,被作者寫來十分的盲目而失去自己的判斷;或者因為處理人事的拙劣,而影響個人的理論傾向。作者點出了這個最強調以科學的方式挪用到哲學領域的「邏輯實證論」學圈,其背後的發展要不是充滿階級偏見,要不就是種族歧視甚或是男性的同性戀情誼(使徒學圈的人)或類同性戀的情誼。這種私底下暗潮洶湧的情緒跟偏見,跟人際之間的關係,雖然並不構成一個反智的立場來顛覆我們現在認為很偉大的那些學說,但是卻也一定程度的操弄了很多學術上的發展。而且反觀身邊的環境,又何嘗不是?
世上有很多幽默的人,也有很多尖酸刻薄的人,但是能同時兼具兩者,又有相關的知識背景和對世事的洞悉,無疑地就是一個寫通俗讀物的天才(要寫好通俗讀物可不簡單,如維根斯坦所拒斥的那種艱澀滿篇不知所云的學術著作,根本就應該丟到垃圾桶。雖然,他一生也只出版過一本書,但憑著天縱英才的怪脾氣席捲整個維也納學圈,現在看來真是有點荒謬.orz..)。
2005-09-10
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結果

這些看似自由競爭下會汰換掉後段班的銀行,而取而代之以績優、壟斷式的大銀行,究竟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吸引外資、以及對民眾的福利,是不是一件好事呢?作者採訪了許多在金融併購案中被變相資遣的員工,從這些個人遭遇的困境中,一層一層的解開目前政府、媒體一起營造出「金融併購」的美麗幻象。
作者從個人,到社會,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佐以國外案例的對照,交叉的指出,「金融併購」的迷思背後其實必須付出更大的管理成本,甚而最嚴重的是傷害到社會本身。因為併購之故,很多員工因為企業文化的差異而選擇離職,甚至是存續的銀行員工,也因為兩家銀行總裁的私下協議,而導致薪水打折等問題。大量銀行員工因為併購案失業,而失業的年紀多在35歲至40歲,加上台灣目前就業市場的年齡歧視問題,導致轉業的困境。
因為併購案,讓銀行員工,和後段80%的消費者,竟然站在同一陣線上了。捍衛有尊嚴的工作權,不被大老闆剝削以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都是在這波併購案中必須要兩方一起攜手抵抗的,有誰還能置身事外呢?
最近台企銀的罷工案,看來是這波併購案之下,銀行員工累積了眾人的血淚教訓,而開始堅定地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話說,原本對金融併購完全不瞭解的我,讀了此書竟然還覺得自己很瞭解,此書作者的文筆跟對於相關觀念的掌握,讓該書流暢而深入淺出,真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阿。
◎ 誠品簡介
2005-09-06
一首動人的歌:貢寮你好嗎?

上「貢寮你好嗎」的網站聽到這首歌,很樸實動人,喃喃的述說很多看了片子,參與過核四遊行,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又挫折的人的心情。以下是導演的一番話:
各位關心貢寮的朋友你好
8月26日回貢寮放映的那天
許多朋友遠從台中、花蓮、台南、高雄來參加
有的已經看過影片
有的還沒看過
風塵僕僕只為了來與貢寮一聚
讓人感動
其中我特別邀請一位朋友從高雄趕來
因為他之前寫了一首歌要送給貢寮人
我很希望能將這首歌介紹給貢寮的鄉親們聽
於是
在放映晚會的最後
在貢寮的夜空下
所有人靜靜聽了這首歌
各位朋友
不管有沒有看過這部片
但也請你聽一聽這首歌...
請上「貢寮你好嗎」的部落格聽歌 http://www.wretch.cc/blog/Gongliao
2005-08-01
〔三叉坑〕紀錄片放映消息_看見生命的韌性
原本是抱著「找出原住民部落在災後重建的特殊性」的心情去看片子,預設因為文化某些細微的差異,原住民社區的重建工作會有著不同的困難。文化的差異並不是沒有造成影響,但是更大如巨靈般籠罩整個過程的,其實是國家的法規以及程序上的混亂,讓重建的過程歷經了令人感到十分荒謬的「五年」。在九二一之後出生的小龍都已經五歲了,還沒有住過一般的房子,組合屋中的孩子也因為經濟等因素,無法上幼稚園。令人心驚的五年,終於在921重建委員會的大力推動之下,遷村後房子的建設終於在今年(2005)五、六月時,逐漸趨近完工。
片中原住民知識菁英,建治,他試圖改善部落內的依賴心態,試圖找出一個可以「自立」的方式,如成立蔬菜班、蓋部落築屋等等,就像是所有關心自己故鄉的年輕人一樣,透露出謙虛誠懇而有承擔的態度,循序漸進的處理所面臨到的種種困難。這種態度不因原住民的身份而顯得「特殊」,而更可說是一種普同的人性。
三叉坑走了五年,在建治與族人,還有外來的紀錄片工作者等人的努力之下,很多事情都好轉了,而那些腳步,一步一步都踏的這麼深,這麼重,這麼穩,讓人能正面的肯定這些艱苦的努力。現在這片子要開始巡迴放映了。他們告訴我,應該去看「部落之音」跟「梅子的滋味」,跟「三叉坑」一片所面臨的是類似的境況,但是是用不同的角度切入。我想,看過以上兩片的人,也更應該看「三叉坑」一片吧!看一個弱勢部落如何跟政府斡旋,如何在種種荒謬的行政錯置中走出自己的路。
⊙三叉坑紀錄片放映消息
⊙延伸閱讀:紀錄片|陳亮丰。三叉坑
2005-07-04
2005-07-02
Live 8, end the poverty
2005-06-26
百年愚行,德蘇烏扎拉中的自然與人
例如作者引用了黑澤明的《德蘇烏扎拉》(Dersu Uzala)一片中,西伯利亞獵人與大自然生存的智慧。然而最後獵人的死亡,卻是因為他帶回了一隻來福槍,被其他獵人覬覦而殺。殘忍的通常是人類自己,而非大自然。
該書也提供一些很實際的數據,例如我們常談到的現代化大量的生產,所謂的福特時代。在1908年福特公司開始採用大量生產方式生產汽車,從當時全世界只有幾千台的汽車,到1927年停產T型福特汽車時,已經銷售全球1.500萬台汽車。全球汽車產量,在1930年時為413台,2000年已經達到5,562萬台。約成長了13.5倍。其所使用的能源可想而知。全球的發電量在1930年為2,849億千瓦,2000年則達到13兆5,142億千瓦,成長了47.4倍。
問題也不僅僅是在於浪費資源,因為這些大量製造的器物也造成了大量的廢棄物,石化燃料產生的廢氣讓臭氧層逐漸變薄,養殖場中大量動物排泄物產生的沼氣,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廢棄的大量物資也造成垃圾處理上的問題。
裡頭還收錄了Levi-Strauss寫的一篇「人權的再定義」一文,他說他的一生跟20世紀幾乎是重疊的(真是長壽的老頭),從小時候15億人口的到現在60億,人權的價值也逐漸變成獨尊,而無視於必須付出的義務和不顧慮誰是犧牲者。他認為人類應該以「生物並非人類佔有物」的性質為基礎,來確立彼此的權利。符合這個條件之後,人類所認可的權利,在其形式這個權利而威脅到其他物種存續的那一剎那,及失去效力。而這個「人權」的再定義,才是決定未來跟星球生存方式的精神革命之必要條件。
簡明而有力的聲明,不愧是活了一世紀的人。而一世紀的時間,愚蠢的行為真的可以把人類環境給破壞一半,激進的環境主義者雖然有時候看來不理性而一意孤行。但是看到這些照片,多少也就能體會那些痛心疾首的環境主義者的主張。
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2005-06-18
新異域
但是對於逃婚者而言,他們的孩子是幽靈人口,根本不可能得到生父的同意。此外,有台灣國籍者也多半不想放棄,因為他們認為有台灣國籍將來在台灣的發展會較好。而因為在台灣養不起孩子而送回越南給祖父母帶的例子,該父母雖然婚姻完整在台工作,但小孩在越南因為國籍問題依舊無法上學。這些越南的台灣囝仔,全部面臨變成「文盲」的危機。
看了這樣的報導,頗令人驚訝。但也一再提醒了台灣跟整個東南亞之間密切的關係。經濟力造成的勞動力流動、外籍婚姻等等,在台灣引起的問題似乎特別嚴重(台灣男人??)。台灣的買賣婚可能是整個東亞地區很特殊的現象。在經濟力較高的亞洲四小龍中,似乎很少出現這樣大量的買賣型的外籍婚配。雖然該篇報導中有很多現象值得談論,但我想到的仍是台灣的性別關係、以及性別與職業發展等等的問題。
日文老師說,台灣的離婚率、外遇率都比日本高,雖然老師開玩笑的說,台灣人真是厲害,都是第一名!但是這背後必然有些什麼是我目前還無法解讀的因素吧!
2005-06-15
關於南方澳海洋記事
當然跟魚的感情,是吃出來的。
在帛琉看到大家對魚的感情真的是十分的濃烈,我則是吃的感情很濃烈。在珊瑚礁中很多石斑,長的猙獰但是肉質細嫩,更遑論那些他們說是「小」龍蝦(多是歐買尬的size),和「小」螃蟹了。
跟原住民混時多半會對商業漁船的行為有所排斥,但是看了「南方澳」一片,看到船上的大陸漁工、菲律賓漁工,明明這些就都是跨國移民勞工的處境,尤以不能上岸的大陸漁民更慘。
我想那個tension是在於生計 vs 國家 vs 移民勞動者之間的關係吧。先亂寫到這。
2005-06-10
最近想看紀錄片:南方澳海洋記事/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很想要看的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 .翻得真是完全不相干阿),將在台北電影節播放。之前好像寫過,是一個女攝影師在拍攝了這群生在妓院的小朋友之後,覺得實在是難以就這樣一走了之,因此將攝影機交到這些生在妓院的小孩手上,教他們攝影的故事。這些熱情的導演真是令人血脈噴張,令人想要不顧一切的奔向戲院。
「貢寮你好嗎」已可購賣DVD
劃撥帳號 14986636
戶名:全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片250,若單購一片請加50元的郵資處理費。
2005-05-29
雜記
前陣子在路上遇見ㄨㄤ\ 學長,我很高興的問他在作什麼,他給了我名片說是某某賣場的行銷經理。我傻了片刻,其實是搞不清楚該賣場的行銷指的是那個部分,因為有百貨也有家具行什麼的一堆。他馬上自我調侃說:「很久沒去了呴,可見它逐漸在沒落中」(呵呵:p)。我問了一下他們班幾個可愛的學長姐的下落,他們還是像以前一樣感情很好的又「不小心」在同一地工作了。
他們班給我的印象很好,在於他們每個人都很有自信跟特色,而且都對人良善而幽默。跟後來幾屆比較汲汲營營跟緊張功利的感覺不太相同。遇見ㄨㄤ\ 學長又讓我想起我們班自己的情感,還真是淡薄的可以阿。
過了幾年,人跟人之間還會剩下什麼印象,其實在相處的當下就是會很清楚的,這大概就是緣分了吧。
2005-05-15
quiz again
You'r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J.D. Salinger
You are surrounded by phonies, and boy are you sick of them! In an ongoing struggle to search for a land without phonies,you end up running away from everything,
from school to consequences. In this process, you reveal that many peoplein your life have suffered torments and all you really want to do is catch them as they fall. Perhaps using a baseball mitt. Your biggest fans are infamous psychotics.
Take the Book Quiz
at the Blue Pyramid.
You're India!
A great thinker and leader, you have a great deal of power despite being really poor. You like movies, cows, and you probably are a vegetarian and may even be a pacifist. You've probably been moving away from pacifism lately, though, as you get more and more defensive that everyone around you is trying to hurt you. How about a nice game of chess?
Take the Country Quiz
at the Blue Pyramid
2005-05-09
obituary
沒想到再次得知他的消息,竟然是因為這樣的事情。他的孩子年初才出世,難道,小孩對他來說根本不算是什麼嗎?我不解。共同朋友打電話來,叫我一定要去參加出殯。雖然我跟他並不是很熟,是因為地方上的朋友的關係,而讓我們被歸在同一類的人。近來雖然沒有聯絡,但是一起在地方上時,倒是很好的伙伴,我是應該要去捻個香。
這件事對我而言,衝擊不可說不大,那位好好先生,住在朋友家中時,看到壞了許久而沒錢修理的馬桶、熱水器,還有搖搖欲墜的門,就自掏腰包的請人來修理。他真的是一個很好心的人,我想我們共同的朋友心裡都充滿了問號,為什麼?
這個消息像顆炸彈一樣,讓我全身都像是要過敏了一樣,充滿了不舒服而起雞皮疙瘩,像是有什麼要竄出一般。我想我哭不出來,只是,這讓人很難受,像是對於某些一直相信的事情突然有朋友用激進的方式告訴你:抱歉歐,其實我根本就不相信也不喜歡那個妳也一起經歷過的世界。並且用堅決的背影跟妳說再見。讓留在世上的人只好去回想那些曾經一起經歷的事情,也不禁令人懷疑,難道那時他閃爍的眼神,早就已經透露了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跟疲憊?
這件事情令人好悲傷,而我在跟其他人描述時,竟然一點悲傷的情緒都表達不出來,只能陳述與憤怒。月底還有一場姨丈的告別式,可能在極度疲倦之下,對於悲傷的情緒也很難消化跟接受,覺得這個月真難熬下去。
希望過世者在天之靈,都能得到安詳。
2005-05-01
謝詞
整理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散落在書架各層的我的論文,忍不住拿起來翻了一下謝詞。謝詞這種東西,在寫論文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的偷想,我應該要謝誰呢?要寫成怎樣的風格呢?這種以自己為主體,感性的詮釋這本論文對自己的意義,真的是寫作論文中很大的誘惑跟動力。我的謝詞只有一頁,跟我不喜歡寫多字的習慣有關。但每次翻閱時,總是泫然欲泣。因為每一句背後所企圖掩蓋的情緒,每一次閱讀時總是完整的又翻騰出來。作為企圖掩蓋這些東西的作者,我,而言,當然精準的切入每一個企圖掩飾的疤痕,巨大的情緒又一次的刺進我的感官之中。
從23歲到25歲,是我人生的蒙昧時期。當時有兩把刀劃開我的心臟,一把是愛情,一把是田野(也要感謝這兩把刀劃開蒙昧的我)。之後的歲月跟人生方向,就是朝著修補傷口的方向而前進。時至今日已經快要是兩倍的時間了,傷口才不再痛的讓人無助。雖然修補傷口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是把傷口踩實、踩緊的感覺,還是很不賴的。
所以直到最近,才敢開始整理起房間(那真的是很久沒整理了阿),一切散落的自我可以開始重新歸位。重新看論文的謝詞時,已經不再被巨大的幽靈籠罩,而是能夠讚嘆:想不到這樣都可以凹過來,人的生命力真的是很強韌阿!因此,整理房間、重新編號的動力又多了一些。
2005-04-27
Mazi rumah
Hai ya du hai ya ho~(he) 狩獵回來 背獵物 心理高興
O i yo ho ho o~ho~hai ya e~he(he~) 在很高的地方報訊 讓家人知道要回來了
A i ka du o -o e he-(he-) 前去迎接 幫忙背
o he~he he hai ya-o hu hai ya ho e (he-) 豐收小米等食物
o ho~hai ya u hai ya- ho ho he~(he-) 也是很高興的唱報訊歌
Hai ya du hai ya ho~(ho~) 就不會覺得重 背柴火也一樣
Hu ho ho hai o~ho-ai ya e~he(he-)
A i ka du o~o e(he~)
A i ya~o ha-ai ya ho ho ho -a hu hai ya ho ho~he(he-)
O ho ~hai ya--uhai ya ho ho~he(he-)
專輯:<雲霧獵人>,飛魚雲報音樂工團
2005-04-21
closer後續感想
這段期間心情起伏大約是來自於對於課業的壓力,而且大多是來自自己的壓力。當壓力大時,初期就是一週找某人出來聊一些whatever,以及每次全身肌肉僵硬緊繃時就去跑操場,然後睡大覺。後來某人遠去他鄉之後,只能在通電話時訴苦,但是雙方壓力都很大,常開一些無聊的玩笑。開久了覺得失去興味,因為其實沒有正面去談那些壓力源是什麼。但是只要偶爾談到一些比較對到頻道的話題,我就覺得情緒得到抒解。
而closer中的那位變態醫生用的就是這一招,讓對他失去熱情的另一半跟他一起共同的解決一件事(雖然那個提議還真的是要花心思設計,讓兩者的距離感拉近,將第三者推遠,最後還笑笑的簽下離婚協議書),因為共同面對事情時兩人的默契又出現,對對方的感覺就會拉近,如果第三者再白目亂發脾氣,那就真的順水推舟,把情人向他人懷抱了。
當然花心這種事情是很令人生氣,不過,在目前的piority上,兩人之間的感情與默契,還是要高過對於忠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