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3

雙重的折磨

寫作的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書寫技藝的磨練,一種試圖把混亂的現象抽絲剝繭的訓練,一種把現象抽象化,跟有意義的理論對話試圖刺激出一點點的貢獻的過程,更是撥開自己心裡最終極的那些價值判斷,道德標準,以及看世界的方式的自我揭露。

往內,往外,寫作者都在經歷被拋光(polish)的過程。如果在某些層面不放過自己,妳也會無法放過那些在田野中被妳認為是小人的人。

要把所有現象跟人事物納入一套體系,也只能朝向涅盤的境界前進了。

2011-04-04

[電影] 2046

只是一個記錄。

多年後,我終於看了2046這部電影。周慕雲與幾個女人之間的故事。

很久沒有看亞洲電影,亞洲電影中的模糊的意象,必須靠體會與了悟才能理解更深一層的意義。老實說,我看完2046時一點感覺都沒有。破碎的故事線,木村拓哉在裡頭像是一個花瓶,人物出現卻沒有什麼演技,除了梁朝偉。在幾個女人身上的愛情故事,透過一個旁觀者的眼睛描述起來,顯得如此的有距離。我得不到一個整體的意向。

但是我看了這一篇,我突然覺得我的思惟模式已經改變了。我讀不出很多言外之意,我著重在邏輯性的敘事。而這樣多重而隱諱的敘事,我目前很難捉住。good or bad?

2011-04-03

[電影]告白


這部電影讓我非常的震撼。不在於教師對殺害她女兒的學生所進行的報復,而在於這整個過程中揭露出善與惡之間如此緊緊相依。(以下都是雷,未看電影者請自己選擇)

在老師告訴學生她知道兇手是班上的學生,並且在牛奶中注入了愛滋血清時,我那時候以為她只是要藉機讓學生們反省。因為愛滋病是不會由此途徑傳染的。但是學生們不知道,陷入恐慌。這個震撼彈夠震撼了。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在後來老師跟女學生的對話中才知道老師其實真的恨到想要作掉這兩個學生。不過她的善意讓她做了一些別的選擇。

恨意與最終的善念的底線還是在繼續拔河。

女學生(不小心殺了父母全家那位)跟渡邊談起了戀愛。我以為渡邊真的是找到了心靈的另一個窗口,但是他竟然是恨哪個女生的。她殺了全家的消息掩蓋了渡邊科學展覽得獎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恨意。女生因為真的是不小心的殺了全家後,她自以為了解渡邊誤殺人的心情,在理解與愛之下她過度進入渡邊的世界,女生被渡邊的恨意給殺掉了。但是度邊的恨來自於對母親的愛,非常的諷刺。

老師從女生口中得知渡邊最脆弱的一面,也在網路上找到他做炸彈的消息,她提前一步的拿走了炸彈,並且告訴渡邊她把炸彈放到她母親的辦公室了。這顆震撼彈把渡邊嚇得崩潰了。老師出現,告訴他,自此之後他要重新做人(或許暗示這只是一場心裡遊戲)。但是說完後,她又說了,開玩笑的!這最後一句把整齣戲的精髓整個撐了起來。

我想,日本真的是一個很坦白的民族(恩,或者該修正成他們是一個極端的民族)。他們有很多藝術作品很赤裸裸的在談人性的慾望,人性的黑暗面。像是這一部,以及談性, 如Tampopo, 感官世界,以及經典之作羅生門。不像是台灣電影,要不是純愛,就是說教,看過即忘。

我想,要不是台灣人都活在自我欺騙的謊言中,就是對人性還不夠深刻的體認。但是對自己不誠懇的人通常是很難進步的。我真的覺得在文化上輸給了日本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