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5

起疑情

在冬眠很久之後,最近開始有點被春雷打到的感覺。想想,抓抓頭,似乎可以開始動腦了。有些疑惑開始出現了,順著疑惑去理解材料,開始覺得有些線索了。這一切既然是如此的緩慢。不過,有開始總比沒開始好。雖然,伴隨著我隱隱的頭痛,還有怎麼樣也很難睡得好的夜晚。但,終於開始了。一個人在咖啡店裡想著問題,要死不活的長吁短嘆。論文的日子,只能是這樣孓然的一個人吧。

2009-04-24

無明煩惱

最近有很多煩惱,煩這煩那,雖然不至誤了每日工作,卻也令人心煩意亂終日無明。活在當下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阿,要不煩惱未來,也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無明煩惱》

《攝大乘論講記》說:「佛法本不外乎轉迷啟悟,轉染成淨的行踐。轉迷啟悟與轉染成淨的關鍵,即是知。」「知」就是明理,也就是明白因果道理;相對的,不明因果道理,或對因緣果報產生錯誤的認識,就是「痴」,又稱為「無明」。無明是煩惱的根源,無明本身就是煩惱,所以一般稱之為「無明煩惱 」。

無明煩惱是學佛的最大魔障之一,因為煩惱能障蔽我們內心中原有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稱做蓋、障;它盤纏在我們心中,像是重重絞繞的繩索,所以又稱做結、纏;它能束縛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在,所以又稱做縛;它像污垢,能污染我們的心性,所以又稱做垢;它像塵埃,可以附著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光不能朗照,使我們身心勞頓,所以又稱做塵勞;它像洪流一樣,可以流失我們的善良品德,所以又稱做暴流;它能驅使我們在無明之中永遠的輪迴,所以又稱做使;它使我們恓恓惶惶,迷失本心,所以又稱做惑。此外又有火燄、毒箭、虎狼、險坑等譬喻。總之,煩惱會惱亂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無明造作,因而流轉生死,所以學佛就是與煩惱魔軍作戰,若想要獲得解脫自在,就必須戰勝煩惱魔軍。 依照凡夫的習性,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事物,自然想要執為己有,這就是貪心;相反的,對於不順己意的人事物,就產生排斥,甚至厭惡
,這就是瞋恚;由於凡事全憑自己的好惡,如願則喜,不如願則怒,完全不明事理,這就是愚痴。因為貪瞋痴作祟,於是產生慳貪、吝嗇、嫉妒、自私、怨恨、執著、惱怒、散亂、煩悶等情緒,這就是煩惱。因此產生煩惱的根本原因就是貪瞋痴,所以學佛修行就是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滅貪瞋痴」。

佛經形容人有八萬四千煩惱,可見人的煩惱多如恆河沙數,如果沒有修行,則無法對治。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修行。念佛、誦經、拜佛、觀想佛陀的慈容,乃至聽經聞法、持戒行善等,都是修行,藉著修行所獲得的法喜、信心、力量,都能使無明煩惱消除淨盡。此外,人之所以產生煩惱,究其原因,其實是心向外追求,迷惑於物境。因此只有看淡自我、忘棄自我,把小我融入大我,把自私自利的心,擴大為胸懷大我的心,如此才能去除無明煩惱,才能找回自我。
摘錄自<法相 > 釋慈莊


。常觀無明不起

2009-04-09

長吁短嘆之中年無病呻吟

人生的困難似乎不曾少過。以前會覺得困難重重,便激起無限的鬥志去解決。現在大概是年紀大了,只想過些好日子,跟喜歡的人(誰?)在一起,慢慢品嚐分享很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兩個人也有兩個人的困擾,這些也都曾經經歷過。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不是,便形成了這種無病呻吟的狀態。

年輕的時候真實的去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情,真實的受著傷,回家舔傷口舔了很久,然後繼續。年紀大了,知道怎麼閃躲那些傷害,卻也同時失去了很多樂趣。活得安全有自信,但是,有點無聊。這就是中年的寫照嗎?我還想去冒個險,不過,會是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