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0

出世

我性不喜衝突,但是感到很無奈,世上事多是衝突。以前幫劉斌雄老師做事,他說,因為他不喜歡戰爭,也不喜歡他的閩南鄰居動不動就罵髒話,這些問題成為他思考社會的主要困惑?人類為何要戰爭?他性不喜粗暴,但是人世免不了這些粗暴,於是他躲入親屬數學的領域。

我雖然不是很贊成出世的想法,但是我對於衝突、粗暴的事情,也是很難忍受。人在折磨著人,種種情緒,要與不要,贊成與不贊成等等,這些爭論背後的意圖,常讓我感到很厭煩。說明白了,我還是個在心態上很出世的人。我煩了就會不想演戲,不想說話。說有什麼用呢?都看清楚你要什麼了,剩下就是妥不妥協的問題了。還需要說什麼呢?

玩,我不會跟人玩。這大概就是我的問題吧。很多人大概按照著這個要或不要,贊成不贊成,怎麼虛虛實實的拿到自己的最大好處這個遊戲規則,玩的不亦樂乎,人生毫不空虛。可我覺得無聊。但我四處觀望,百分之九十是這個遊戲,你能不玩嗎?

當然,出世容易入世難,沒有熱情跟傻勁,實在很難玩得愉快,玩得有所貢獻。天地很大,應該往什麼地方去?

2009-05-08

壓力

壓力很大事情很多,因為這些事情,讓人更不想做事,每日若沒有規劃,便照著習氣度過,心浮氣躁,完成不了事情。應該要去踩踩土,讓自己釋放一些壓力!

2009-04-25

起疑情

在冬眠很久之後,最近開始有點被春雷打到的感覺。想想,抓抓頭,似乎可以開始動腦了。有些疑惑開始出現了,順著疑惑去理解材料,開始覺得有些線索了。這一切既然是如此的緩慢。不過,有開始總比沒開始好。雖然,伴隨著我隱隱的頭痛,還有怎麼樣也很難睡得好的夜晚。但,終於開始了。一個人在咖啡店裡想著問題,要死不活的長吁短嘆。論文的日子,只能是這樣孓然的一個人吧。

2009-04-24

無明煩惱

最近有很多煩惱,煩這煩那,雖然不至誤了每日工作,卻也令人心煩意亂終日無明。活在當下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阿,要不煩惱未來,也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無明煩惱》

《攝大乘論講記》說:「佛法本不外乎轉迷啟悟,轉染成淨的行踐。轉迷啟悟與轉染成淨的關鍵,即是知。」「知」就是明理,也就是明白因果道理;相對的,不明因果道理,或對因緣果報產生錯誤的認識,就是「痴」,又稱為「無明」。無明是煩惱的根源,無明本身就是煩惱,所以一般稱之為「無明煩惱 」。

無明煩惱是學佛的最大魔障之一,因為煩惱能障蔽我們內心中原有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稱做蓋、障;它盤纏在我們心中,像是重重絞繞的繩索,所以又稱做結、纏;它能束縛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在,所以又稱做縛;它像污垢,能污染我們的心性,所以又稱做垢;它像塵埃,可以附著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光不能朗照,使我們身心勞頓,所以又稱做塵勞;它像洪流一樣,可以流失我們的善良品德,所以又稱做暴流;它能驅使我們在無明之中永遠的輪迴,所以又稱做使;它使我們恓恓惶惶,迷失本心,所以又稱做惑。此外又有火燄、毒箭、虎狼、險坑等譬喻。總之,煩惱會惱亂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無明造作,因而流轉生死,所以學佛就是與煩惱魔軍作戰,若想要獲得解脫自在,就必須戰勝煩惱魔軍。 依照凡夫的習性,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事物,自然想要執為己有,這就是貪心;相反的,對於不順己意的人事物,就產生排斥,甚至厭惡
,這就是瞋恚;由於凡事全憑自己的好惡,如願則喜,不如願則怒,完全不明事理,這就是愚痴。因為貪瞋痴作祟,於是產生慳貪、吝嗇、嫉妒、自私、怨恨、執著、惱怒、散亂、煩悶等情緒,這就是煩惱。因此產生煩惱的根本原因就是貪瞋痴,所以學佛修行就是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滅貪瞋痴」。

佛經形容人有八萬四千煩惱,可見人的煩惱多如恆河沙數,如果沒有修行,則無法對治。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修行。念佛、誦經、拜佛、觀想佛陀的慈容,乃至聽經聞法、持戒行善等,都是修行,藉著修行所獲得的法喜、信心、力量,都能使無明煩惱消除淨盡。此外,人之所以產生煩惱,究其原因,其實是心向外追求,迷惑於物境。因此只有看淡自我、忘棄自我,把小我融入大我,把自私自利的心,擴大為胸懷大我的心,如此才能去除無明煩惱,才能找回自我。
摘錄自<法相 > 釋慈莊


。常觀無明不起

2009-04-09

長吁短嘆之中年無病呻吟

人生的困難似乎不曾少過。以前會覺得困難重重,便激起無限的鬥志去解決。現在大概是年紀大了,只想過些好日子,跟喜歡的人(誰?)在一起,慢慢品嚐分享很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兩個人也有兩個人的困擾,這些也都曾經經歷過。做這個也不是做那個也不是,便形成了這種無病呻吟的狀態。

年輕的時候真實的去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情,真實的受著傷,回家舔傷口舔了很久,然後繼續。年紀大了,知道怎麼閃躲那些傷害,卻也同時失去了很多樂趣。活得安全有自信,但是,有點無聊。這就是中年的寫照嗎?我還想去冒個險,不過,會是在哪呢?

2009-03-26

[電影] 活到老,要唱到老!搖滾吧!爺奶!


真的是差很遠的翻譯,但是的確很具本土風味。這是一個紀錄片,很像是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跟拍方式,將Young@ heart這個老年合唱團的練唱到上台表演,做了一個記錄。

這樣的一個合唱團,比養老院還好(大家現在就要開始培養老年時還可以用的興趣阿..)。老年人從七十歲到九十歲之間,其實還是充滿活力。雖然身體有了很多病痛,但是頭腦還清楚,充滿活力。在這樣的遲暮之年,藉著唱歌,凝聚他們的生命力跟提振活力。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有社會福利概念的組織。

拍片過程中,兩個老人相繼去世。合唱團的成員以平靜而堅定的態度接受之,繼續上台演出,展現他們人生最後的一段活力。我雖然也哭了,不過沒有想像中的令人感傷,而是一種了解這種遲暮之年,以及生命必須消逝的感受;也可能是那些老人唱出來的音樂,正符合他們的生命階段的感言,而勾動人的感情。但是不是絕望的情感,而是有一種祥和與力量。

動人的音樂,對我而言,從來不是pitch準,技巧花,曲子難度高。這些都不是,都不是。而是音樂作為承載人類心靈的情感的工具,從生活中,從生命歷練中萃取出的那些生命的聲音,那些音樂才是最最動人的。在片中,那位本來要唱Fix You卻不幸過世的老爹,來來回回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回,就是因為唱歌才讓他堅持了下去。雖然,他沒有熬到最後的演唱,但是他在排演時,一開口唱,我的汗毛都要豎起來了。最後這首歌變成了獨唱,那位老爹唱的很令人動容,傳達出了對於夥伴的思念。真的是很美很美的音樂。

電影不是拍的很好,不過音樂是很棒。要是有機會聽現場的人,倒是真的不要錯過了。我有機會的話也一定要去聽阿。

Young@heart 官方網頁
一些中文介紹

2009-03-16

[電影] 班傑明的奇異旅程

跟友人去看了早場的班傑明的奇異旅程,U小姐邊笑邊哭還邊捶我的大腿。費茲傑羅這個故事真是寫的好,短短的故事道出了很多人生必須思考的問題。

以前,覺得快樂很容易,現在則覺得很困難。後來也覺得其實人生的意義不一定在於快樂,而是必須有摯愛的對象,無論是愛人或是家人。有了愛,那麼你一生的困頓與飄零,就有了一個主軸,可以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班傑明的一生跟常人不同,一出生時八十歲,到老的時候回歸到嬰兒。在年少時他住在養老院裡跟一群老先生老太太一起生活,看盡人生走到最後的故事。後來班傑明參與航行冒險,經過了許多人事物,49歲時重遇兒時青梅竹馬而最終結婚。在生下一女後,班傑明還是離開了,他希望黛西能找個能「正常變老」的老公,一起照顧女兒。當班傑明再出現時,他看起來像是20出頭,而黛西已經是近六十歲的老婦。最後班傑明變成了青少年,但卻患了老人的失憶症,逐漸的喪失說話能力,最後成為一個嬰兒,在黛西手中閉上眼睛結束了一生。

當看到班傑明變成小孩失去了說話能力,逐漸的也失去行走能力,黛西守在他身邊,走過最後一個階段,我跟U小姐真是忍不住頻頻拭淚。

人的一生可以活的窮困潦倒,沒有華服美酒跟功名利祿,不是經常快樂,但還是可以很有意義。因為,最好的東西其實還是愛,就是對父母、家人、摯愛的人所有的掛念跟關心。因為這些對人的掛念,才能將生活中的苦與樂,編織成有意義的一本書,而不是一片哀鴻遍野的對生活的咒怨。如何找到這些重要的東西,或者必須在許多迷障之中,找到正確的出路,真的是活著的人的重要功課。這,大概是我目前覺得最重要的東西吧。

2009-03-04

[電影] The Secret Life of Bees 蜂蜜罐上的聖瑪利


這又是一部在飛機上看的電影,不過,很不錯。

故事的內容糾葛著家庭問題,六零年代左右美國的種族問題,以及多數文學作品電影都要描述的,真愛與人性。

少女莉莉猶記著四歲時槍枝走火誤殺了母親的事情,與暴戾的父親共處一直到了青少年。黑人保母羅莎林在共同面對暴戾的父親之下,與莉莉有著深厚的情誼。在當時,黑人民權低落,某些白人為了阻止黑人投票而痛毆黑人,羅莎林遭到這樣的對待。為了保護羅莎林,以及逃離自己受困於弒母的自我譴責和父親的暴力生活,兩人逃到一個小鎮,遇見了製作蜂蜜的黑人August。在這家庭中,兩人得到很好的照顧,同時也發現了原來August原來是母親的保母。在相處的過程中,莉莉意外的找到了她很在意的答案:到底當時離家的母親回來時是不是為了她?

有沒有被母親愛著,是一件多重要的事。但是對於已經去世的人,我們可以藉由簡單的線索來證明母親是不是愛著她的孩子,像是莉莉要找的答案是,離家母親的回返到底是不是為了帶走莉莉?一旦這個簡單的事實得到證明,那麼青少年期的焦慮苦悶,懷疑自己弒母的罪惡,以及父親扭曲的人格等等,都得到了抒解。可是,對於活著的人,要確定他們的愛,就比較困難了。

這是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會認為這比較是一部人權電影。作者要凸顯在白人與黑人之間有緊張關係的年代,以一個柔弱的白人的眼睛,看到黑人因壓迫而產生堅強韌性而寬厚的愛。人在這些苦難中尋找著真愛的痕跡,而愛,是不分族群的。

應該就是這麼一部人權真愛電影吧?我沒有sarcastic歐,我覺得還蠻好看的阿。(幹嘛要這麼解釋呢?)

2009-01-15

[電影] 大吉嶺特快車



首先,要對翻譯發難。怎麼會有人翻成大吉嶺有限公司呢?真是令人Orz阿。

這部片也是在去年底看的,故事的主軸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這是一部公路電影,旅行中三兄弟的對話,透露著難以分割的家庭共同經驗,以及各自的生活,與三人不同的個性夾雜。那些對話,就是生活。生活這種事情,你很難邏輯性的去描述,他只能雜亂的攤在你面前,可以瞭解的人就瞭解,不能瞭解的人就當作無意義的對話。生活,只有生活過的人才能知道。所以,也不費心說明電影的內容了。

我想,我得到的感覺只有一個,就是生活始終不斷的前進,不論你遭遇什麼思考什麼跟妄想著什麼。所以,這樣說來,他還真有點印度教或佛教的味道囉,也就不枉費以大吉嶺為名,到印度去逛一圈拍下此片了。

[電影] 海角七號

我去年十二月底左右,才看到這一片。當看到他們上台表演,唱起了「海角七號」這首歌時,我的眼淚飆的跟什麼一樣。然後不惜犧牲我的電腦,不斷的拉回這首歌,不斷的聽不斷的聽,不斷的飆淚。我想,也是當時壓力太大,又自己哭不出來,只好藉由這部電影來催淚。

老實說,這部電影故事有些牽強,斧鑿痕跡很明顯,但是他談的都是我很熟悉的故事。小時候就去的春天吶喊、城鄉差距、包山包海BOT,還有那種外來和尚會唱歌但本土樂團不被重視等等搥心肝的感受。再加上包裹著殖民時代的愛情,以及現代的跨國之戀的張力,用歌一催,阿,我的鄉愁就被催出來了。

這部電影是很台客的,很男性的,也是情感很重的。我不認識魏德聖導演,但是我看魏導演的第一部片是「七月天」,當時印象極深。當時是在一個國片新導演的片子放映場合,他的取景跟說故事的能力,讓我跟當時的友人笑到快要翻過去。原因也是因為他抓住了那個「台」味,勾起了我們記憶中的「台」,而感到通體舒暢。這回,「海角七號」也給我同樣的感受。導演是真的愛台灣吧!不然拍不出這樣的可愛的台灣片!

歐,另一個小發現,導演很愛「七」歐?lucky number?


2009-01-01

Read more??

terrible..blogger的說明中,提到如何縮短文章的長度,可以讓文章中加入[read more]的功能。不過我試了半天,那些code卻總是加不對地方。

blogger 的說明很糟糕,完全不清楚這些code應該加在哪裡。還好有善心人士寫了好文,非常之清楚。不過現在我的問題是,即使我不想要有read more的連結,他還是自動跑出來了^^;;;